近两年,人们越来越注重体检,与此同时,各种“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检查结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上。很多朋友看到这些“异样”的检查结果,就开始惴惴不安,担心是癌症,即便不是癌症也担心会发展成癌症。有的朋友也在手术还是不手术之间纠结。那么,这些“异样”的检查结果是不是癌、会不会发展成癌、要不要治呢?

甲状腺结节:95%都是良性,体积过大的要当心。

人的压力和精神紧张也可能会造成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高。

很多人体检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后,都会非常紧张、焦虑,担心会发展成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中95%的结节都是良性,因此不必太过焦虑。

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对身体并无影响。只有少数结节体积过大致使呼吸、吞咽困难,蔓延到胸腔,或高度怀疑其为恶性时,才需要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而一些体积较小且对身体没有明显影响的结节,一般无需处理。

肺部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

看到体检单上“肺小结节”字样不用过于提心吊胆,因为肺部结节可能是肺炎、肺结核,也可能是以前肺结核留下的疤,而真正是肺癌的比例很小。

肺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小于6毫米的肺结节,肺癌概率不到1%;直径在6~8毫米之间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在0.5%~2%;直径大于8毫米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大于3%。3

乳腺增生:正常的生理现象

一个体检下来,10个女生8个有“乳腺增生”问题。这时很医院问医生“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成乳腺癌?”、“吃点什么药才能‘消灭’增生”。其实,大部分乳腺增生的患者根本不用治疗。

在医学上,有些乳腺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经期引起的乳腺增生,女性月经前乳房会特别不舒服,感觉胀胀的,还有点痛,但姨妈过了胀痛就渐渐消失。另外,一些女性为了凸显“好身材”,内衣经常会穿得过紧;亦或时最近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心情比较郁闷,精神压力比较大,同样也会引起短期的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其实是一种良性病变,正常的生理现象,无特别的治疗方法,极少数会发展为乳腺癌,注意定期复查即可。另外,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较高的食品,坚持适量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

子宫肌瘤:多数都相安无事

子宫肌瘤”这个词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癌症了!其实,此“瘤”非彼“瘤”,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子宫肌瘤也是妇科体检的“常客”,几乎三分之一的妈妈级人物都会遇到。有些小肌瘤不但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连妇科检查也难以觉察,偶尔做B超才发现。如果肌瘤比较小,患者无明显症状,而且查过肌瘤无恶变征象,只要定期随诊观察即可。但是如果单个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cm,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最好及时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数量多的一般没事

胆囊息肉这个病在中国有近6%的发病率,差不多16个人里就有一个。大多数人是体检B超发现的。它一般经常没啥症状,只有少数人会感觉上腹部不舒服,或者能牵扯着右肩背一起痛。

很多人刚一看到报告单上“胆囊息肉”几个字就吓得花容失色,寝食难安,以为是癌。其实“胆囊息肉”只是超声报告上的一个影像名词,但这个东西是不是癌,超声是分辨不出来的,于是统称为“胆囊息肉”。

看胆囊息肉是不是癌,或者说癌病可能大不大,主要看它的种类。

胆固醇性息肉:基本没啥事

65%以上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是暴饮暴食导致胆汁里胆固醇增多,最后多到无法溶解而形成的结晶,和胆结石是亲兄弟,一发现就是好几个,目前还没有发现它癌变的报道。而且如果改善饮食习惯,它还有可能缩小!所以如果影响报告写着“多发性胆囊息肉”,一般可以松口气了~医生一般认为直径<1厘米、多发的、无症状不闹腾的胆囊息肉可以暂不处理,3~6个月做一次B超严密观察就可以了。

“真性息肉”:要当心

“真性息肉”主要有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这几种:

炎性息肉最老实,是结石长期刺激合并慢性胆囊炎形成的,可能会很痛,但几乎不癌变;

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有3%~6%的几率癌变;

胆囊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虽然它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癌变率在30%左右!

“真性息肉”一般都是单个长的,有些还会有血管专门为其提供养料,使其迅速增长。所以当发现单发、直径1厘米、胆囊壁增厚4毫米、息肉增大较快(6个月增大3毫米)、B超发现息肉中有血管,以及伴有胆结石、反复出现腹痛等情况,一定要考虑手术了!

结直肠息肉,分清炎性还是腺瘤性

除了肺癌,肠癌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和肠癌有关的,就是息肉。

肠息肉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前者为良性,后者则容易发生癌变。

结直肠息肉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非常高(90%以上)。肠镜等筛查手段能有效发现早期肿瘤,正是它的普及,让美国恶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过去10年间,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

除此之外,专家建议:

由于肠癌的发病年龄往往偏大,正常人群50岁以上可以做一次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3~5年做一次肠镜。

肠息肉的复发率比较高,且复发时息肉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术后1~2年一定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另外,如果发现大便带血,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痔疮而掉以轻心。

单纯性肝囊肿,小于5厘米不用治

很多人体检查出了“肝囊肿”,就像得了肝癌一样,感觉人生无望,天妒英才,其实大可不必。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即“娘胎里带的”,并且生长非常非常缓慢,多数人更是无明显症状。如果不是体检时偶然发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现。肝囊肿临床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肝囊肿,主要是先天性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是肝脏良性的病变。由于囊肿生长缓慢,大多数人无任何明显症状。一般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不需做任何治疗,但有必要定期(每隔6个月或12个月)到医院做B超复查。若大于5厘米以上,医院接受治疗。

单纯性肾囊肿,没啥症状不用治

肾囊肿也是体检中经常发现的一种情况。其实和肝囊肿类似,单纯性肾囊肿在人群中是普遍存在,不过不是天生是,其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囊肿里是肾脏渗出的尿液,没有恶变的可能,一般比较小,发展缓慢,无症状的,也不需要治疗。当肾囊肿超过5厘米,或是囊肿压迫周围组织,出现腰部疼痛、酸胀、下肢酸沉无力等症状时才需治疗。

治疗方法根据囊肿位置的深浅可分为穿刺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囊肿两种方式。发现单纯性肾囊肿后应在三个月或半年后复查肾脏彩超,看一下囊肿的增长速度。如果增长缓慢,只需每隔一年查一次彩超观察就可以了,生活中也没有什么禁忌。

以上供参考。不过,“小毛病”要不要治,怎么治,还是问过医生最放心。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较好
白癜风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kjmb.com/mbyjg/65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