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年,中国约有.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4万例死亡病例,相当于平均每天1.2万人新患癌症、人死于癌症。 人为什么会得癌?美国癌症研究院出版的《癌症止步(StoppingCancerbeforeitstarts)》指出,有77%的癌症根源与生活形态相关,与遗传相关的危险因子占14%,剩下的9%则与环境风险有关。 各方面的研究表明,制造和激活癌症的因素有:遗传,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环境,情绪,等等。 遗传与癌症 癌症是细胞中的DNA发生了变异,DNA是遗传的基础物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癌症应该和遗传有关。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癌症患者的下一代都会得癌?显然不是。 癌症也分“遗传型癌症”和“非遗传型癌症”。 癌基因分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只有显性基因才会起作用。如果不幸遗传到了显性基因,也未见得就一定得癌症。因为这个基因想要在身体里作祟,还得需要你“积极地配合”,比如经常不良的生活方式、病毒、射线、化学物质刺激等,相互作用才会造出癌细胞来。 制造出单个癌细胞也不会让人得病,只有当人体内的癌细胞数目超过万个时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幸好人类机体里还有抑癌基因的存在,负责跟癌基因进行对抗。如果抑癌基因失败,或是本身也不健康,癌症才会肆虐。 所以,遗传是一个因素,但也不会轻易就得癌症。 具体到不同的癌症,遗传风险也不同,风险较高的有: 结直肠癌。有一种称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的疾病,很容易发展成为肠癌。据观察,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导致的结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但是,肠癌有自己的遗传特点,即传男不传女,且是隔代遗传。因此,要注意比家族第1例病人提前10年查肠镜。 正常情况下,肠息肉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具有高度恶变倾向,容易引发结肠、直肠和十二指肠肿瘤。要想避免“遗传”肠癌,先要查查家族中有没有亲人得了结肠息肉病。如果父母在40岁查出患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那么子女们就应该在30岁进行肠镜检查,而且每年都要坚持做。需要注意的是,该病是隔代遗传,这就是说如果父母没有患病,不代表孩子不患病。家族中如有人得结肠息肉病,其后代或是亲属要注意留意是否出现不规律腹泻、大便有脓血、体重减轻、脚底和口唇有黑斑等异常症状,医院就诊。 乳腺癌。家族中母亲或姐妹曾患有乳腺癌,其本人乳腺癌的发病机会要比一般女性高3倍。如果母亲停经前得了乳腺癌,女儿就很危险,30岁前后要定期查乳房。判断自己是不是属于遗传倾向的乳腺癌有一个方法可参考:如果母亲或姐妹在停经前得了两侧乳腺癌,那么你得乳腺癌的几率较大。如果你母亲患乳腺癌时年龄较大,并且家族中只有她1人得乳腺癌,则不必过度担忧。正常女性从35~40岁开始每1~2年定期做1次乳腺健康检查,如钼靶摄片、B超。但有家族史的女性需提前到30岁左右,一般是35岁以前以B超检查为主,35岁以后进行钼靶摄片,从而在早期发现乳腺癌。有遗传倾向的女性从20岁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进行“乳房自检”,特别是月经后应定期做“自检”,如发现乳房内有肿块并且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触摸不疼痛,医院就诊。 视网膜母细胞瘤。这是一种极为恶性的肿瘤,好发于儿童,90%发生于3岁之前。大约1/3的患者双侧发生,而且都是显性遗传,就是说一家祖孙几代中都见有这种病。这种恶性肿瘤与遗传缺陷有关。据研究,在正常情况下,视网膜细胞有一种Rb基因,当其失去功能或先天缺失,则视网膜细胞就会异常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的生成。 肺癌。一个人的近亲中有患肺癌的,而他又吸烟,则其患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14倍。日本学者调查证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达58.3%。他们还发现,有肺癌家族史且吸烟的女性,患病风险是无家族史及不吸烟的5倍多。 甲状腺髓样癌。这类基因的携带者90%以上要发展成癌症。 生活方式与癌症 癌症被很多科学家定义为生活方式病。有研究显示,75%的癌症与生活方式相关,从目前我国癌谱发病情况看,排前十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等等,它们都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衣食住行都会引发“生活方式癌”,其中以饮食与癌症的关系最为密切。 食管癌的危险饮食:经常吃腌制食品、饮食不规律、霉变食品、烫食、高盐饮食、进食速度快、酸菜等。腌制食品、霉变食品中含有亚硝基化合物,对多数动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长期吃热烫食物使食道黏膜受损,为细胞在有害代谢产物作用下产生癌变创造了有利条件。进食速度快,食物缺乏充分咀嚼,食物中的粗糙物质长期损伤食管黏膜,导致食管运动和协调障碍。 胃癌的危险饮食: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进食快、喜烫食等等习惯,容易形成胃的负担过重,造成机械的胃黏膜损伤以及胃液的分泌紊乱,久之导致慢性胃病的发生。而慢性胃病,尤其是萎缩性胃炎使胃黏膜保护和屏障作用遭到破坏,增加致癌风险。此外,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腌制食品摄入量与胃癌呈正相关。 结直肠癌的危险饮食:高脂肪、高糖膳食,低纤维饮食。饱和脂肪酸的饮食会增加结肠中胆汁酸的浓度,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而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某些致癌物质。食物纤维则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从而减少致癌物与结肠黏膜接触时间的作用。所以,高脂肪饮食和膳食纤维不足是引发大肠癌的重要因素。此外,精制糖特别是蔗糖含量高的膳食可能增加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 女性乳腺癌的危险饮食:高脂肪、低蔬菜低纤维、油炸烧烤食物、烟熏腊制食物等。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是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者的2倍。经常吃油炸烧烤食物、烟熏腊制食物(大于3次/每周,每次50克)为乳腺癌较强的危险因素。 环境与癌症 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致癌物质。当然,也存在大量的抑癌物质,例如,部分维生素、锗、硒、铬等。人类癌症发病率逐年攀升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界致癌物与抑癌物比例的失调。所以,治理环境降低致癌物的产生以降低人类肿瘤的发生,只是预防癌症的一个方面;充分发展抑制癌症发生的工业生产,也是降低癌症发生的重要方面。 有些癌症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如亚洲食管癌的高发区,从中东延伸到阿富汗、俄罗斯中亚、蒙古和我国的北部地区。世界肝癌高发区主要分布于温暖潮湿的赤道至温带附近,寒温带和寒带较少见。世界上原发性肝癌主要分布在亚非地区,尤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发病率较高,而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肝癌较少见。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癌症的死亡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各种癌症的死亡率以华东沿海各省及西北、华北等省、市、自治区较高,而中南、西南各省、市自治区较低。其中又以上海市和江苏省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最高。贵州和云南省最低。食管癌在北方较多,而肝癌、鼻咽癌则以华东、华南(尤以江苏、两广)等东南沿海地区较高发;胃癌在东北、华中、西北和华东地区某些省市较高发;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最高的是山西省,最低的是上海市;而乳腺癌则以上海市为最高,西藏为最低。我国各种癌的死亡率在不同县、市间有着13~倍的差别。而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癌症的年发病率可有10~0倍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差异所致。 目前我国工业污染严重影响环境。造纸、化工、钢铁、电力、食品、采掘、纺织等7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4/5。造纸和食品业的COD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2/3,有色冶金业的重金属排放量占重金属排放总量的近1/2。工业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工业污染主要有哪几方面呢?它包括5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和噪声污染。医学界认为,目前已知80%的癌症发病与环境有关,尤其是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密切相关。 大气污染:工业排放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包括四大重点行业:电力、非金属制造、钢铁、化工。中国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大气污染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瘤等。除此,大气污染还会致癌。致癌物主要有3,4—苯并芘和含Pb的化合物。尤其是3,4—苯并芘引起肺癌的作用最强烈。在燃烧的煤炭、行驶的汽车和香烟的烟雾中都含有很多的3,4—苯并芘。 水污染:水污染主要集中在化工、医药、制革、印染、电镀、酿造、发酵、造纸、矿业等行业。近些年来,地表水中的有机物污染与日俱增,在水中测出种致癌物质,从全国范围来看,水中病原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物等三种污染物质并存。水利部门对全国10万公里河流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水污染的危害有3个方面:对环境的危害,导致生物的减少或灭绝,破坏生态平衡;对生产的危害,被污染的水由于达不到工业生产或农业灌溉的要求,而导致减产;对人的危害,人如果饮用了污染水,会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癌变、传染病及其他一些奇异病症。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因很难发现而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中国受污染的耕地保守估计约为2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9%左右。经济发达地区土壤污染状况尤其严重,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成渝平原、渭河平原以及主要矿产资源型城市污染相对严重。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出现环境报复风险。 动物实验证实有致癌作用的物质达千余种,而与人们接触较多、致癌性较强的则为以下三种: 一是3,4-苯并芘。它是多环芳香烃致癌物的代表,广泛存在于煤焦油、沥青中。燃烧纸烟,不完全地燃烧脂肪、煤炭、石油以及用烟直接熏制鱼肉时,均能生成3,4苯并芘。小剂量就有可能引起局部组织的癌变。3,4-苯并芘对人体致癌最强烈、最广泛、最普遍的是吸烟。国内约有80%以上的肺癌是由于长期吸烟引起的,在肺癌病人中90%以上有长期吸烟史。 二是亚硝胺。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广、种类多,有较强的致癌性。如亚硝酸盐常用来作保存食物的防腐剂。我国江苏省启东曾将采自普通家庭的霉烂咸菜中提取的亚硝胺,以每天10mg/kg的剂量,喂饲20只大白鼠,诱发出肺癌17只,诱癌率为85%。出现肝癌的时间,最短为79天,最长为天,喂饲总剂量平均每只大白鼠为.6mg。 三是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很普通的霉菌,它的繁殖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据研究,温度28℃~30℃,相对湿度80%以上,谷物(主要是玉米)水分14%以上,花生水分9%以上,最适宜于黄曲霉的生长。有人用含有20%污染了黄曲霉毒素的花生饼喂饲大鼠,30周后,竟诱发了大鼠的肝癌。肝癌高发区的广西扶绥检测玉米的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率高达47.2%,而肝癌低发的东北地区玉米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率为0.45%。黄曲霉毒素污染率与肝癌死亡率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 病毒感染与癌症 从临床上来说,病毒感染作为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列在癌症诱发因素当中。 目前科学发现有几种病毒和癌症相关,比如宫颈癌与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病毒的关系,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的关系,EB病毒和鼻咽癌的关系,乙肝病毒和肝癌的关系,都是比较密切的。尤其宫颈癌和HPV病毒的关系是研究得比较清楚的。 但是每种病毒造成的影响不同。对于肝癌,中国的肝癌90%来源于乙肝患者肝硬化导致的,但国外的肝硬化多是由喝酒导致的。对于宫颈癌,80%的女性在一生当中都可能感染HPV病毒,但可能只有25%左右的女性会发生黏膜病变,不到1%的病人会患癌。EB病毒和鼻咽癌有密切的关系,但有多大比例的鼻咽癌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只能说鼻咽癌患者EB病毒感染率明显比非感染人群要高。 情绪与癌症 情绪,是人们思想感情的流露,是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所处的一种状态。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愉快情绪,如希望、快乐、恬静、好感等;另一类是有损于身心健康的不愉快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恐惧、沮丧、悲伤、痛苦、紧张等。后者被称为负性情绪。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科学家把十只小狗分成两组,一组放在安逸的环境里,另一组不停地被制造焦虑感,半年以后心理压力大、焦虑感强的一组,6只里4只得了癌症,解剖发现T细胞活性下降。说明心理压力是诱发癌症一个很重要的外界因素。 负性情绪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有可能与其他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引起癌症的发生。通过对癌症病人做心理调查时发现,有克制、压抑、不满和悲愤等情绪的人更容易发生癌症。医学界的一次调查表明,在食管癌病人中,有56%的人在病前就有忧愁和急躁等消极情绪。情绪急躁者占癌症病人的69%,并且在患癌前半年有过重大精神创伤;个性急躁者占癌症病人的65%,发病前半年有过重大精神创伤者占52%,癌症病人病前有明显的不良心理因素影响者高达76%,而患一般疾病的人却只占32%,以受到精神,刺激强度来比较,癌症组病人所受到的精神刺激强度比一般病人要强。 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情绪和精神创伤导致免疫力下降会成为癌细胞的活化剂,故易患癌症。那么,情绪是如何影响癌症的呢?人体的抗癌卫士——经过胸腺处理后的T淋巴细胞是专司吞噬打击与监视癌细胞之职,而作为人体免疫系统“司令部”的胸腺受人体内各种酶、激素等因素的调节,而酶、激素的新陈代谢又受到神经系统的制约和精神情绪的影响,如情绪不稳定出现激愤或抑郁,势必使全身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免疫系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一旦遭到癌细胞的侵袭,就会无力抵御。另外,长期的心理刺激,通过内分泌的改变及免疫功能的抑制而导致各种癌症的发生。处于悲愤状态下的人,其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较高,精神紧张者,血液中的皮质类固醇明显增多,这些改变都会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及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 因此,人们在生活中要善于驾驶自己的感情,遇到不幸或令人烦恼的事应泰然处之,努力解脱抑郁或痛不欲生的厌世情绪,振作精神,保持体内环境,尤其是精神情绪的平衡,性格要豁达乐观,生活要丰富多彩。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恶性肿瘤可预防,1/3可治疗,1/3可治愈,预防癌症的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 欢迎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里
|